災區上空的“眼睛”:湖南特大洪災測繪應急紀實
來源:廣州天派空間科技有限公司 時間: 2017-07-12 09:06:10 瀏覽次數:2120 次
6月22日以來,湖南遭遇今年最強降雨過程,降雨總量之多、范圍之廣、強度之大、歷時之長、洪峰水位之高、超歷史水位河段之多均為歷史罕見,造成全省14個市州120個縣市區受災。據初步統計,到7月8日10點,全省共有1223.8萬人受災,83人死亡或失蹤。
災情發生后,一支特殊的隊伍出現在省內多個地質災害點,在了解災情、指揮決策、搶險救災和恢復重建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們就是測繪應急分隊,被人們稱為災區上空的“眼睛”。
測繪人員正在地災應急指揮部展示寧鄉縣溈山鄉祖塔村王家灣組山體滑坡前后對比圖
搶險救災 測繪先行
6月26日,湖南省第二測繪院按照省地質災害應急中心的要求,迅速趕赴懷化地區開展應急測繪工作。6月27日至7月1日,該院無人機應急測繪小組完成了懷化市麻陽縣、辰溪縣、新晃縣、鶴城區11個地質災害點的應急測繪工作。技術人員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了災害點的影像數據,并為災情嚴重的麻陽縣巖門鎮杉木溪村和呂家坪鄉九曲灣村連夜制作了360度全景影像,同時將數據傳回長沙,內業人員加班完成災害點數字正射影像圖、數字線劃圖、數字高程模型和三維立體模型等產品制作。
7月1日,寧鄉縣溈山鄉祖塔村王家灣組因長時間強降雨發生山體滑坡,造成多人傷亡。
7月2日,兩張航拍圖傳到了王家灣重大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成為研判災情、決策指揮的重要依據。這兩張地圖就是由二院應急測繪人員爭分奪秒趕制出來的。
“7月2日凌晨6點,也就是寧鄉王家灣發生滑坡7小時后,我接到指令要趕赴現場?!倍汗こ處熜礻柫琳f。2日上午9點,他和同事趕到災害現場。而在前一天,他們還在200公里外的懷化市執行應急測繪保障任務。
到達災害現場后,他們在半小時內完成無人機航拍,并制作了360度全景影像。12點,完成無人機傾斜攝影,并向省地質災害應急中心提供災后快拼影像圖,同時將航拍影像數據傳回長沙。內業數據處理人員連夜加班,于7月3日凌晨兩點完成災后精細數字正射影像圖制作,4點制作完成數字高程模型、數字線劃圖、三維模型,并及時將數據傳送至省地質災害應急中心,為政府部門了解災害現場地質環境、災情評估和應急救援工作提供了詳細的地理信息數據,大大提高了地質災害防治和災后治理工作成效。
應急測繪分隊的工作效率讓人驚訝——3小時內到達現場,4小時內提供360度全景影像,6小時內提供災后影像圖,18小時內提供了災后精細數字正射影像圖、數字高程模型、數字線劃圖、立體三維模型和災前數字線劃圖、數字高程模型。
7月4日,他們趕赴寧鄉,完成了寧鄉市溈山鄉祖塔村張麥侖組滑坡和同慶村四組地裂縫兩處地質災害應急測繪工作。7月4日至5日,又馬不停蹄前往永州,完成了永州市瀟湘公園及雙牌、寧遠、新田4處災害點的應急測繪工作。
7月4日下午,湖南省第一測繪院迅速調動無人機應急測繪小組和移動測量車,對寧遠縣5個鄉鎮受災農田緊急施測。5日至6日,分赴天堂、仁和、棉花坪、柏樹坪和清水橋等鄉鎮開展無人機航拍和激光數據采集,飛行20余架次,獲取高清影像和洪水淹沒區村莊激光點云數據。內業人員連夜加班制作了災區影像圖及三維模型,并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了災前災后影像比對,及時為寧遠縣提供了洪水淹沒區范圍、耕地災毀面積和災毀細節高清影像,為災損評估及后續應急處置提供了第一手寶貴資料。
賀秋華來自湖南省遙感中心。7月2日14點,他帶領的應急測繪分隊從野外回來準備吃盒飯時,就接到要趕赴益陽安化縣執行應急任務的電話。飯沒吃完,隊員們做了簡單的資料拷貝工作之后,就出發了。
安化地處湘中偏北,全縣共有地質災害點900多處。前往目的地的過程異常艱難,高速公路封閉,省道縣道鄉道塌方,路經之地無信號無法導航,看不到前方路況……一路繞道行走,直到晚上9點才到了離目的地最近的一個鄉鎮。據當地村民介紹,前方道路已被泥石流沖垮,堆積物深過漆蓋,總長度有2公里。
為了能在第二天上午開展工作,在當地村民的指引下,賀秋華、夏樂、羅建強等5名應急隊員輪流抬著儀器設備箱,借著手機的燈光,深一腳淺一腳地在過膝的爛泥里挪動?!白钪氐脑O備有50多斤,全套設備超過110斤?!鳖^頂箱子淌過溪流,攀越近60度斜角的泥石流堆積物,2公里的路走了一個多小時才來到通車路段??吹角皝斫討墓ぷ魅藛T,隊員們才稍微松了一口氣。趕到住的地方時,已是凌晨1點。
7月3日,應急測繪分隊對地災隱患區域進行了航飛,并利用快拼軟件形成了數字正射影像、數字高程模型成果。省地質災害應急中心利用這些成果,結合地面調查,全面排查隱患點的險情,形成應急調查報告,并及時向當地政府通報調查情況和科學分析結論:不存在整體山體滑坡。安化縣領導在得到國土資源部門的科學權威結論后,給予高度肯定,并按國土部門的意見,科學有序組織不受影響的村民返回住所。
截至7月5日,湖南省國土資源廳共派出4支應急測繪分隊,赴受災嚴重的辰溪縣、麻陽縣、新晃縣、寧鄉縣、長沙市、瀏陽市等地開展應急測繪,提供19次地理信息服務。
天地圖·湖南記錄湘江洪峰
湖南遭遇強降雨以來,湘江長沙站水位尤為引人關注——7月2日6點30分,突破了有記錄以來的歷史最高水位39.18米并刷新紀錄,高達39.21米;7月3日零點12分,飆升到歷史最高水位39.51米,超1998年歷史最高水位0.33米,湘江水從長沙著名旅游景點橘子洲穿洲而過,湘江幾乎成為懸河。
自7月2日,湖南省第三測繪院技術人員奮戰了近30個小時,選取了湘江長沙段橘子洲頭、濱江文化園、撈刀河口、靳江河畔等有代表性的地標區域,以電子地圖結合空中全景的方式,為湖南人民記錄下這些罕見場景,為今后防汛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提供了寶貴的影像資料。
現在,人們通過天地圖·湖南的微信公眾號,進入地圖專題,輕點飛行圖標,即可看到無人機拍攝的洪峰期間湘江長沙段環繞全景。
應急測繪隊員正在寧鄉滑坡現場處理數據
數年磨一劍打造最強戰隊
此次應急測繪工作之所以獲得各方贊譽,與湖南近年來狠抓應急測繪保障能力建設密不可分。早在2010年,省國土資源廳就編制了《湖南省應急測繪保障預案》和《湖南省測繪應急保障服務中心建設方案》。高精尖的設備和優秀的技術人才,是這支隊伍保持戰斗力的秘訣。無人機機載多鏡頭傾斜影像獲取系統,在此次應急測繪保障中大顯身手,快速的影像拼接,多格式融合,數據傳輸的簡化,使得災害點三維模型制作高效快速。以6月28日麻陽縣巖門鎮杉木溪村數據獲取為例,約1小時的航攝影像,現場快拼處理僅用了20分鐘,當日,三維模型就已經建好了。
此次應急測繪充分利用了湖南省1:2000數字正射影像數據及其他影像資料,應急測繪分隊現場采用手機定位發回坐標后,內業處理人員就可以根據坐標快速查找到相應的數字正射影像數據,及時推送至地質災害應急中心,為了解災害現場地貌情況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參與寧鄉王家灣滑坡應急測繪保障任務的黃海軍是省第二測繪院的技術骨干,他在2016年取得了湖南省第一批AOPO無人機機長執照,他所在的應急測繪分隊,同樣取得AOPO無人機機長執照的就有3人。黃海軍介紹:“從2010年開始,我們每年會進行5次左右的應急測繪演練?!?/span>
雨雖然停了,但是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沒有停,應急測繪工作沒有停。
7月3日,湖南省國土資源廳緊急派出由廳領導帶隊的7個督導組,分赴14個市州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督查指導工作。應急測繪分隊又跟隨督導組前往災情較為嚴重的永州、懷化等地開展工作。他們將聯合地質專家,開展地質災害險情排查與定性,為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點提供合理的逃生路線,并為災情評估、災后治理提供詳實的地理信息數據。
文章來源:泰伯網